18921427829

"零蔗糖"竟是商标陷阱?揭秘商家"文字游戏"背后的生意经!
政策快讯

"零蔗糖"竟是商标陷阱?揭秘商家"文字游戏"背后的生意经!

2025-04-03

806

"回家才发现,'山里来的土'只是商标?""'0添加西'的西梅干,添加剂含量反而更高?"

最近,不少网友吐槽自己被商品包装上的"心机商标"耍得团团转——以为买的是天然食品,结果发现只是营销话术;以为充电器支持快充,实际功率连手机充电口的及格线都达不到……

这些藏在商标里的"文字陷阱",正悄然吞噬我们的信任。今天带你扒开商家的"糖衣炮弹",看清那些披着合法外衣的"智商税"套路!

 

 

你以为的"真相",可能是精心设计的商标陷阱

"0添加西"商标让消费者误以为买到纯天然西梅干,实则产品配料表中添加剂多达5种;

"120W"快充充电器因商标名称误导,买家收到货后怒斥:"宣传页写着120W,插上电脑却只能充平板!"

更讽刺的是,某品牌公然申请"安踏断码"商标,试图把"清仓甩卖"变成专属特权。

划重点:根据《商标法》第十条,带有欺骗性、容易使公众误解的标志不得作为商标。但这些擦边球商标为何屡禁不止?背后是高达85%的商标驳回率下,投机者的铤而走险。

 

普通人的"反套路"三板斧

 看三处细节:

① 认准包装上的SC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而非商标名称;

② 对标称"零添加""100%"等绝对化用语的产品,直接核对营养成分表;

③ 遇到夸张折扣时,先查清品牌商标注册类别(如"断码"属第25类服装,非第35类促销服务)。

 

官方工具推荐:登录「中国商标网」(http://sbj.cnipa.gov.cn/)输入关键词,10秒识破商标真面目!

 

什么才是真正的商标保护?

不是玩文字游戏,而是筑造品牌“护城河”:

法律盾牌:1个规范注册的商标=全网独家使用权+侵权追责权(华为靠商标维权获赔3000万);

资产增值:“老干妈”商标估值超160亿,比厂房设备更值钱;

消费信任:74%用户会因为商标规范而优先选择品牌(《中国消费决策报告》)。

 


3招炼就“防爆商标”

精准卡位:

注册核心类别+关联防御类别(如食品企业需同时注册29类食品+35类广告销售);

提前注册衍生词(小米连“紫米”“黑米”都收入囊中)。

 

避坑法则:

禁用绝对化用语(“最”“第一”等);

慎用产品特性词汇(“纯天然”“0添加”需配合检测报告)。

 

动态防护:

每季度扫描近似商标,发现抢注立即异议(某茶饮品牌靠这招拦截23个山寨商标);

商标到期前12个月启动续展(过期补救费用是正常续展的5倍)。

客服
热线

18921427829
7*24小时客服服务热线

添加
好友

添加好友请备注“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