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7-03
359
关于组织申报2025年昆山市市级科技专项(生态农业、社会发展)项目的通知
昆山开发区、昆山高新区、花桥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各有关单位:
为做好本年度昆山市级科技专项(生态农业、社会发展)项目申报工作,现将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要求
1. 申报项目属于指南支持范围,符合项目申报条件;
2. 项目按属地化原则申报;
3. 各项目主管部门(包括区镇科技部门和事业单位行政主管部门)要在申报单位承担能力、资信状况、资料真实性与可靠性、是否重复立项等方面进行审查并形成审查意见。
二、申报方式
1. 本次项目采取网上申报方式,企业申报入口:“昆如意”企业服务枢纽平台(人才管理服务平台),网址:www.kststis.com,进入首页右侧服务专区“项目申报”—“2025年项目申报”完成网上申报环节,有关文本格式和要求在网站查询和下载;
2. 网上申报程序:打开网址—进入申报系统—申报单位网上填报—项目主管部门审核—市科创发展服务中心审核—市科技局业务科室审核—网上申报成功。原则上主管部门初审时限为2个工作日;市科创发展服务中心形式审核时限为3个工作日;部门审核时限根据项目实际情况,一般最长不超过30个工作日;
3. 项目主管部门对所属区域内企业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后,按照统一格式(序号、计划类别、项目名称、承担单位、所属区镇或行政主管部门)制作项目申报清单汇总表,并加盖公章后报送市科创发展服务中心;
4. 拟列入本年度立项计划的项目,由项目承担单位提交书面申报材料至相应业务科室,申报材料由网上申报系统生成,统一用A4纸打印,按照封面、承诺书、信息表、任务书和相关附件的顺序装订成册,书面材料一式一份(纸质封面,平装订),提交方式和时间另行通知;
5. 网上项目申报截止时间:2025年7月28日下午17:00。
三、其他事项
1. 组织实施:单位申报、项目主管部门推荐、专家评审、信用审查、网上公示、项目立项;
2. 申报所有计划类别的项目均必须提交由单位负责人、项目责任人签名并加盖单位公章的《昆山市科技计划项目责任主体信用承诺书》、《2025年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申报信用承诺书》;
3. 申报的项目应具有明确的实施内容、实施进度、考核指标、经费预算等,不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等;
4. 申报单位应科学预测项目实施预期目标和成效,合理测算新增投入和子科目预算;
5. 申报截止后,申报系统将自动关闭,未完成申报的项目(含未完成提交和被退回修改的项目)将无法提交;
6.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单位和个人不得申报本年度市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近三年内有应结未结、暂缓暂停、强制中止和撤销的昆山市科技计划项目的;(2)在昆山市公共信用信息数据库内存在严重不良信用记录的;(3)未按照要求完成科技统计的;(4)列为科技信用较重失信或严重失信的;(5)项目申报材料或项目验收材料、后补助评估材料可能涉及国家秘密的;
7. 同一课题或研究内容相似的项目不得同时申报不同计划类别项目。
四、附件
1. 2025年昆山市市级科技专项(生态农业)项目申报指南
2. 2025年昆山市市级科技专项(社会发展)项目申报指南
昆山市科学技术局
2025年6月27日
附件1
2025年昆山市市级科技专项(生态农业)项目申报指南
一、支持重点
1. 生态农业技术创新与示范
聚焦本地农产品,围绕基因工程、遗传改造、分子育种、智能育种等生物技术,面向水产及禽畜养殖、粮食作物、果品花卉等新品种选育方向,加快前沿技术在育种领域的应用与技术突破,培育重大创新品种。
支持生态农业新品种引进与示范,推动生物育种技术研究及良种推广。鼓励开展农产品绿色加工技术与产品开发,支持农产品冷链物流关键技术研发。支持特种种植养殖技术研究与推广,探索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2. 智慧农业装备研发与推广
推动高端农机加速向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围绕实时感知、智能控制、精准作业、绿色低耗等农机装备发展方向,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要求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或样机,产品或样机须通过第三方机构性能检测。
围绕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物联网与智能感知、生物育种芯片、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运用,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强化规模农业高效绿色智能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
3.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推进耕地有机质提升,综合采取秸秆还田、畜禽粪肥还田、种植绿肥还田等措施,支持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
持续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探索主要农作物氮肥施用定额管理,推广侧深施肥、种肥同播、无人机追肥等高效施肥模式和装备。发展绿色低碳农业产业链统筹布局农产品加工原料生产、初加工和精深加工产能,推动绿色加工、废弃物回收利用等产业集聚发展,促进加工减损节本、资源高效利用。
二、申报条件
1. 申报主体
申报对象应为在昆山市注册的涉农企事业单位、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型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等。
2. 项目要求
项目实施期一般不超过2年。每个企事业单位限报1项,项目负责人1人只能申报1项,参与申报的项目合计不得超过2项。申报项目应科学预测实施预期目标和成效,合理测算新增投入和子科目预算。申报单位应具备良好的科研诚信记录,无严重不良信用记录。企业新增经费投入不低于1:1。
三、支持方式
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8个项目,每项最高不超过10万元,以一次性拨款形式对立项项目进行资助。
四、申报材料
1. 昆山市科技计划项目责任主体信用承诺书;
2. 2025年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申报信用承诺书;
3. 项目申报书;
4. 上年度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
5. 其他相关附件材料:
(1)农业科技型企业证书/龙头企业证书/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2)技术权益证明、特殊产品生产许可证、科技获奖证书;
(3)相关知识产权证明材料;
(4)产品检测报告、科技查新报告;
(5)合作各方合作协议;
附件2:
2025年昆山市市级科技专项(社会发展)项目申报指南
一、支持重点
(一)医学应用基础研究
本类项目按重点临床技术研究、中医药传承创新研究、新型诊疗技术研究、医学创新应用研究等四个类别组织申报。
1. 重点临床技术研究:聚焦我市人口健康领域的重点创新需求,瞄准国际、国内前沿,围绕重大疾病的临床诊治,开展前沿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在重点领域取得一批原创性的诊疗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标准,形成我市相关临床领域的技术特色和人才优势。
2. 中医药传承创新研究:发挥中医药特色与优势,围绕中医药绿色、环保、天然、微创等特点,选择重大疾病、慢性病、妇幼疾病等,开展中医药防治和(或)中医治未病、健康养生研究,探索传承与创新并重,理论与临床相关的系统化研究方法,运用现代科技推动中医药发展。
3. 新型诊疗技术研究:围绕重点病、多发病、常见病的临床诊疗问题以及重大传染病防治、老年人健康、妇女儿童健康、残疾人康复等领域,组织开展关键技术应用研究,攻克一批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关键技术,引入“人工智能+医疗”在辅助诊断、辅助治疗、辅助决策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一系列原创性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4. 医学创新应用研究:以培养造就青年科研骨干、建设高水平基础研究后备人才队伍为目标,鼓励自由探索,提升创新策源能力,支持青年科研人员开展临床医学应用基础研究,培养青年科学技术人员独立主持科研项目、进行创新研究的能力,为其尽早确定研究方向争取高级别项目奠定基础。
(二)碳达峰碳中和研究
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重点支持高效碳捕集、封存、转化、利用技术、低能耗高能效先进技术、新能源技术、传统产业减碳技术等绿色低碳技术领域关键技术研发。优先支持《江苏省水污染防治技术指导目录》、《苏州市水污染防治技术指导目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专项行动中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减少能源消耗等相关环保技术及设备研发和应用示范。
(三)公共安全防控研究
围绕食品安全、生产安全、公共安全,重点支持安全技术综合利用和集成示范、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建立、安全监测、防控综合服务、安全产品研发、企业安全设施技术提升,优先支持《苏州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中相关安全技术研发。
二、申报条件
1. 申报单位须是在我市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科研机构,具备开展项目研究的人员、设备、场地、资金等条件;申报项目的研究内容应围绕解决民生领域的实际问题,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有明确的实施地。鼓励成果研发单位与应用单位联合申报,鼓励高校作为技术支撑单位参与项目申报,产学研合作项目应提供相关合作协议。企业新增经费投入不低于1:1。
2. 项目实施期一般不超过2年,医学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可3年以内完成。每个企事业单位限报1项,项目负责人1人只能申报1项,参与申报的项目合计不得超过2项。
3. 医学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实行限额申报,三级医院各限报20项,二级医院各限报10项,其他医疗卫生单位每个限报2项。
三、支持方式
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50个项目,每项最高不超过10万元,以一次性拨款形式对立项项目进行资助。
四、申报材料
1. 昆山市科技计划项目责任主体信用承诺书;
2. 2025年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申报信用承诺书;
3. 项目申报书;
4. 上年度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
5. 其他相关附件材料:
(1)前期研究成果、论文、科技获奖证书;
(2)相关知识产权证明材料;
加技术老师微信:13389393384,了解最新政策详情
(3)科技查新报告、检测报告;
(4)合作协议等。
2025-06-30
2024-04-20
2024-10-15
2024-12-04
2024-05-08
2025-05-23
2025-07-04
2024-11-18
2025-04-25
2025-02-11